消风散治疗荨麻疹痤疮脂溢性皮炎
消风散是治疗皮肤病的一张代表方,其功疏风养血,清热除湿,可广泛运用于治疗风疹、荨麻疹、湿疹、过敏性皮炎、稻田性皮炎、药物性皮炎、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湿为患者。
文/窦志强
消风散出自《外科正宗》,方由当归、生地黄、防风、蝉蜕、知母、苦参、胡麻仁、荆芥、苍术、牛蒡子、石膏各一钱,甘草、木通各五分组成,治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热瘾疹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扩大了应用范围,治疗多种皮肤病,取得较好疗效,现报道如下。
一、荨麻疹案例
患者,女,35岁,年7月15日初诊。
10天前,后背部反复出现大片鲜红色风团,瘙痒难忍,搔抓后即成大片风团,逐渐扩大,1周后躯干、四肢陆续出现相同皮损,自觉瘙痒,夜间加剧。
刻诊:躯干、四肢近端弥漫分布椭圆形鲜红或淡红斑,面颊、臀部、双臂散布蚕豆大小鲜红色风团,舌胖嫩有齿痕,背部可见淡褐色母斑,咽赤,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数。
诊断:荨麻疹。
辨证:素体血热,复感风热,郁于肌肤。
治宜清热凉血、散风止痒。
方用消风散加减:
荆芥15g,蝉蜕15g,防风15g,生地黄15g,牡丹皮10g,当归10g,白鲜皮10g,蒲公英10g,苍术10g,薏苡仁30g,栀子6g,紫草、地肤子各10g,甘草6g。
每日1剂,水煎服。
服3剂后,上述症状有所减轻,原方加减再服用4剂后,痒止而愈。
按:荨麻疹属中医"瘾疹"范畴。本病多由情志不遂,肝郁化火或喜食膏粱厚味、辛辣之物致内热蕴积,日久伤阴耗气,血热动风;或平素体弱,气血不足,感受风热之邪而致内不得疏泄,外不得透达,郁于皮肤腠理之间,邪正相搏而发病。
《类经》云:"正气既虚,则邪气虽盛,亦不可攻,盖恐邪未去而正先脱。"治疗应以扶正祛邪、标本兼固为法。
消风散中防风、荆芥、蝉蜕祛风止痒而不留邪;当归、生地黄养血活血,所谓"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"。诸药合用,共奏益气养血、固表和营而扶正,祛风清热而祛邪,邪去正自安。
二、痤疮
患者,男,31岁,年12月29日就诊。
颜面及颈部有红色丘疹数个,突出皮肤表面,局部疼痛,前胸有淡红色丘疹、瘙痒不适,食纳差,舌质红,苔黄厚腻,脉浮数。
诊断:痤疮。
辨证:湿热内盛,风邪侵淫,郁于肌肤。
治宜清热除湿、疏风止痒。
药用荆芥、防风、蝉蜕、苦参、白鲜皮、地肤子各15g,当归、生地黄、知母、牛蒡子、牡丹皮、苍术各10g,薏苡仁15g,通草、甘草各6g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
服7剂后,颜面及颈部红色丘疹颜色变淡,数目减少。
原方加减继续服用7剂,丘疹消失,基本痊愈。
按:痤疮属中医"粉刺"范畴。其病机为湿热内盛,或风邪浸淫血脉,郁于肌肤腠理而发。治宜清热除湿为主,辅以疏散风邪。
笔者用消风散加减,清热除湿、疏风止痒。方中苍术、苦参、木通清热除湿;防风、荆芥、牛蒡子、蝉蜕疏风止痒;佐以当归、生地黄养血活血;甘草调和诸药。
本方在临床应用时,还要斟酌具体病情进行加减。
如风热偏盛而有发热、口渴者,加金银花、连翘、蒲公英以清热解毒。
血热偏盛见有斑疹红赤稠密、五心烦热、舌红或绛者,加赤芍、牡丹皮、紫草等以清热凉血。
湿热偏盛见有身重乏力、胸脘痞满、皮损以斑块云片为主者,加地肤子、生薏苡仁、车前子等以清热利湿。
瘙痒较重者,加白鲜皮、白蒺藜、徐长卿等以消风止痒。
三、脂溢性皮炎
患者,男,26岁,年6月20日就诊。
患者两年来头皮油腻、多屑瘙痒,耳后、腋窝、胸背部起红斑,洗澡后红斑加重,红肿流水,自觉口渴,口苦咽干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
辨证:肝经湿热,蕴蒸肌肤。
治以清热解毒、疏风利湿。
方用消风散加减:荆芥15g,蝉蜕15g,防风15g,生地黄15g,牡丹皮10g,当归10g,白鲜皮10g,蒲公英10g,苍术10g,薏苡仁30g,柴胡10g,黄芩6g,栀子6g,甘草6g。每日1剂,水煎服。
服7剂后,上述症状有所减轻,原方加减再服用4剂后,基本痊愈。
按: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头、面、眉、耳、胸、背等皮脂分泌活跃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。因皮肤油腻、瘙痒、潮红或起白屑而又命名为"面游风"或"白屑风"。
《外科正宗》记载:"白屑风多生于头、面、耳、项、发中,初起为痒,久则见生白屑,叠叠飞起,脱而又生,此皆起于热体当风,风热所在。"
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·面游风》记载:"此症生于面上,初发面目浮肿,痒者虫行,肌肤干燥,时起白屑,次后极痒,抓破,热湿盛者津水,风燥甚者津血,痒甚难堪。"
本病常见于青少年及婴儿。
病因病机为内蕴湿热,外感风邪,蕴阻肌肤,湿热上蒸或耗伤阴血,肌肤失养。发于面部者伴有痤疮,发于头部者可多见头屑;发于躯干、腋窝、腹股沟皱褶处因糜烂而似湿疹,严重者可有湿疹样皮损。
四、体会
消风散方中以荆芥、防风、牛蒡子、蝉蜕作为君药,目的在于开发腠理、疏散风邪以止痒。
用苍术之辛苦温,散风祛湿;苦参之苦寒,清热燥湿;木通之利水,渗利湿热,三味药辅助君药以增强止痒之力,是为臣药。
用当归、生地黄清热凉血、散瘀化斑;胡麻仁养血润肤;并以石膏、知母清气分实热,增强清热泻火之力,所有这些药物目的在于消除斑疹,故为佐药。
甘草生用,清热解毒,又能调和诸药,故为使药。
综合全方,既有疏风清热、除湿止痒之功,又有凉血润燥、活血消疹之效,诸药合用,祛邪而不伤正、泻火而不伐胃、凉血而又护阴。
研究表明,消风散具有止痒和抗实验性荨麻疹作用,并且疏风药在方中起主导作用。消风散颗粒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调节T、B淋巴细胞功能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有关,是治疗以Ⅳ型变态反应为主的湿疹等皮肤疾病的主要机制之一。
现代临床对于风疹、荨麻疹、湿疹、过敏性皮炎、稻田性皮炎、药物性皮炎、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湿为患者,均可用消风散加减治疗。
赞赏
- 上一篇文章: 脂溢性皮炎能不能根治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
- 焦虑你不需要担忧它只2011-11-10
- 方法输通你困惑的心绪2011-11-10
- 宠物可能危害头发可不2011-11-10
- 我们女性同志们怎样调2011-11-10
- 日常生活习惯让你的胸2011-11-10

- ·胡建春2015-11-18
- ·【千万注意】老百姓关于皮2015-11-18
- ·湿疹的生长部位分析2014-12-13
- ·小心别让早晨恋床害了你的2011-11-10
- ·如何健康合理的给缺乏钙质2011-11-10
- ·关于午休你所不知道的秘密2011-11-10
- ·正确的饮食让你轻松秀出曼2011-11-10

- ·热烈祝贺我院专家当选中医2015-11-18
- ·科普脂溢性皮炎是怎么回事2017-12-13
- ·治疗脂溢性皮炎的土法2017-12-13
- ·怎么分辨脂溢性皮炎2017-12-13
- ·谈谈脂溢性皮炎的防治2017-12-13
- ·戴项链谨防接触性皮炎接触2017-11-12
- ·店员经典培训教材接触性皮2017-11-3